法治陕西
04-22
法治头条陕西讯(□高艳琪)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群众满意是检察工作的标尺。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高检院“三个善于”基本要求为指引,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价值追求,聚焦普通刑事检察工作,强化司法办案。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彰显检察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精准把握证据标准,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石,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对办案人员案件证据审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该院建立了“三查三审”机制,即一查来源合法性,审查取证主体资格及程序规范,调取全程录音录像,排除刑讯逼供等非法证据;二查链条完整性,审查现场勘验、辨认笔录等客观证据,填补证据间空隙,消除矛盾证据;三查证明力逻辑性,审查能否以物证、鉴定意见等科学证据支撑言词证据,构建“唯一性结论”证据闭环。2024年,因证据问题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24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捕71人,存疑不诉15人,杜绝案件“带病”起诉,确保案件诉得出、判得了,案件质量有明显提升。
深耕法律适用研究,打造专业办案“硬实力”
牵头会商公安机关和法院,制定《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对危险驾驶、轻伤害等符合轻案快办的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做到快侦、快诉、快判无缝衔接,提高办案质效。如该院办理的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从受理审查起诉到案件办结仅用时6天,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高效办案的担当,更是法与情的平衡。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轻微犯罪依法从宽从快处理。建立“个案纠违+类案建议”工作模式。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60件,纠正审判活动违法2件,均被采纳。针对侦查机关共性问题,制发类案检察建议2份,实现个案纠违向系统治理转型。围绕“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要求,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使用监督模型导入数据4000余条,发现线索82条,成案19件,监督效率显著提升。
践行为民司法理念,传递检察温度“零距离”
坚持“小案不小办,民心大于天”,落细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针对医保、入学、住房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如我在诉”“情同此心”理念,主动作为,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对“利用医保卡套刷个人账户资金”串案坚持全链条打击,办理医保类诈骗44件128人,涉案金额900余万元,审查中发现串案中有应当立案而未立案的情形,及时启动立案监督程序,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0件10人,同时,监督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医保诚信体系建设,会同公安机关、医保局建立《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联动工作机制》,守护老百姓的救命钱。办理以“保障房”为幌子的涉众型诈骗案件8件8人,涉案金额400余万元,同时向住建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业治理。办理以“入学指标”为幌子的涉众型诈骗案件6件6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同时向教育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源头治理。发挥“救急救困”作用,解决燃眉之急。通过移送线索向55名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2.1万元。
初心如磐担使命,砥砺奋进正当时。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群众身边每起案件,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守护公平正义,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秦都检察院
责编:王芳玲
编审:杨海卿
免责声明:本文由该单位授权转发,归属权归原创单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