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云南头条号
05-19
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召开。为营造热情迎盛会的浓厚社会氛围,2021年5月18日,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通报会在昆召开。
据了解,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大局,贯彻落实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守好生物多样性宝库,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和执法力度等措施,着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昆明市自然生态系统相对丰富,有9个植被类型,20个植被亚型,56个群系,118个群丛,分别占云南植被类型的75%,占云南植被亚型的59%,占云南群系的33%,占云南群丛的56%。昆明市生物多样性状况总体为“物种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较多,局部地区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滇池全湖水质从2015年的劣V类提升到Ⅳ类,阳宗海水质从2015年的Ⅳ类提升至Ⅲ类,2020年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首次达到100%,昆明市纳入云南省考核的17个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率先在全省建立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城乡绿化有力推进,累计完成营造林317.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6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前5名。
通过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监督,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就地、迁地保护,高度重视入侵物种防控工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等措施,全面助推生物多样性保护。
滇池湖滨湿地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滇池环湖湿地的建设,为滇池构建了一道生态屏障。滇池湖滨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一些鸟类、鱼类又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完成了国家和省级营造林工程项目任务。昆明市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有序推进,滇池面山、城市面山及路域环境的生态景观得到提升,生态安全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通讯员 刘一慧)
(编审:李玉辉 责编: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