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云南头条号
05-19
5月19日,云南省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科技发展专题发布会。云南省科技厅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十三五”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云南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阮朝奇就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作简要介绍。
一、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突出。“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纳入厅专题推进事项,出台了《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遴选创新意识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高、管理规范、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和出库企业实施奖补政策:“库内企业首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对规模以上企业,给予每户3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对规模以下企业,给予每户1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评审通过率、报备数、净增数和企业总数等5项指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获国家备案通过率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79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1500家目标任务。
同时,省科技厅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出台了《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了从双创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的全流程服务体系。2020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1家,在孵企业达2383家,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14.29%、66.67%、480%、99.08%。拥有众创空间165家,总面积达242.68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8386家;共举办6届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接受企业报名总数5248家,在全国37个赛区位居前列,获奖企业超过1400家。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三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发展指标实现高速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94.48亿元、营业收入达5367.6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达4105.72亿元、净利润达358.42亿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达182.86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期增长55.71%、77.61%、118.57%、255.89%和39.65%。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达421家,占比25.22%;营业收入在10-100亿元的企业达101家,占比6.05%;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占比0.3%;高新技术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成功上市17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十三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更加集聚,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产出成效显著。2020年,云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经费投入达185.7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0.80%;拥有科研机构数量达899家,比“十二五”末增长68.98%;拥有有效专利达3.05万件,比“十二五”末增长194.0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5422件,比“十二五”末增长90.45%,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的34.81%。
四是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十三五”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云门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主力军,全面推动云南重点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了引领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高技术服务、先进制造、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等6大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310家、375家、316家、250家、163家、185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云内动力、贵研铂业、贝泰妮等,有力推动了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在“十四五”工作中,继续推动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力度;二是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考评机制。
二、生物医药产业情况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持续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八大千亿级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云南重点培育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1241.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21.4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23%;增加值从2015年的365.8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4.86%,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双翻番。2020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实现营业收入516.11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95.92亿元;生物医药商贸业实现营业收入1409.42亿元。疫苗产业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亮点,“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超40%。云南已打造形成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研发生产体系,以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为特色的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一是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20年,云南以疫苗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3.57亿元,占云南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收入比重由“十二五”末的9%上升到“十三五”末的15.6%。疫苗产业成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亮点版块,“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超40%,202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48亿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所新冠灭活疫苗和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mRNA新冠疫苗正加紧推进临床研究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所的新冠灭活疫苗已获批紧急使用。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20年1月上市,第一个年度就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市场前景可观。部分传统药企布局发展生物技术药,昆药集团的长效降糖药物——苏帕鲁肽注射液已获临床批件,赛诺制药开展人源化CD22抗体免疫毒素1.1类新药研究。
二是中药(民族药)产业形成规模。60个“云药之乡”、103个“定制药园”已成为云南打造中药材质量和品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2020年,我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产品加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916亿元,其中,中成药、中药饮片、提取物、健康产品等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约400亿元,占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70%。中药材种植面积近900万亩,三七、重楼、石斛、砂仁、木香等15个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146万亩,其中获绿色认证基地2.2万亩、有机认证基地12.6万亩。
三是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云南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拳头产品相继上市,部分品种正在开展WHO(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工作;新冠病毒肺炎灭活疫苗、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10余个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为“十四五”疫苗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天然药1类新药注射用冻干粉针、中药6类新药断金戒毒胶囊、长效降糖药物苏帕鲁肽注射液、金环蛇毒抗菌肽1.1类新药等10个创新药获国家药物临床批件。“三七”和“天麻”中药材、“三七”种子种苗3个标准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认可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认证,三七药材进入美国植物药原料目录;痛舒胶囊、血塞通软胶囊获FDA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以云南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薇诺娜”系列产品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功效性护肤品牌。
深入推动“十四五”期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省科技厅牵头研究制定了《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正在报省政府审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保四争五”目标,即确保达到40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面向2035年,聚焦重点市场加大推广力度,巩固培育省内市场,大力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积极挖掘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云药”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把云南打造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及产品生产和商贸中心。
“十四五”期间,在生物医药方面,一是做强品种,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以疫苗为重点的生物技术药、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以天然提取物为基础的健康产品等3个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化学药、医疗器械及兽药3个快速发展领域。二是做优品质,加快推进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繁育优良种源,发展中药材良种产业;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打造优质中药材种植产区;加快“云药之乡”提质增效,打造“云药”品牌。三是做大市场,加快完善生物医药产品商贸体系。构建区域流通体系;提升发展物流新业态;拓宽云药市场渠道。
主要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发挥云南资源优势,招引重点企业,结合科技入滇、推动四个落地。也就是项目、企业、平台、人才的落地。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推引。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策划产学研用重大项目,开展提质增效项目,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支撑、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集群。
四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和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研发平台,瞄准产业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制定新标准,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创新能力。
五是高质量建设专业园区。以昆明为中心,以玉溪、楚雄、文山、曲靖、保山等州市为重点,打造形成一批覆盖全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园区。
六是加速人才团队培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多种渠道引进和培养产业高端管理人才、科研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
七是强化云药品牌打造。以疫苗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等优势产品为重点打造“云药”品牌;实施云药名品推介行动。
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重要孵化载体,云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张伟介绍了“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工作成效和做法:
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创新创业职能,大力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能力建设。
至2020年底,云南省共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6家,其中,国家级15家。共有管理机构从业人员629人,创业导师1179人,可使用总面积87.9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338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23284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5170件,累计获得投融资的企业215家,获得风险投融资20.11亿元。
至2020年底,云南省共有省级众创空间167家,实现了对全省16个州(市)的全覆盖。其中,38家众创空间获得国家备案,形成了“国家-省-州(市)”三个层次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共有管理服务人员2311人,创业导师4103人,可使用总面积242.68万平方米,提供25105个工位。累计获得投融资的创业团队648个,获得投融资3.92亿元;累计获得投融资的初创企业468家,获得投融资4.99亿元。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作用,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重点依托各类高校、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高新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同时,引导各类民营企业加入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来,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众人群提供干事创业、创新创造的舞台。涌现出了以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昆明“学府创新走廊”、金鼎科技园、云上云小镇为代表的众创集聚区,实现了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聚合,形成区域双创文化地标,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与环境。
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杨蓉就省科技厅作为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主抓部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推进生物医药新产品研发创新得问题介绍到:
“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疫苗、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上市。目前,省财政厅正会同省科技厅,研究制定省财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科技厅也将持续实施新产品研发前端补助和后补助相结合的引导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国际化认证等产业前端创新。
企业等创新研发主体可在项目启动后就申报前端补助,例如对疫苗等生物制品在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不同阶段,分别拟给予不超过500万元、2000万元省级科技专项经费支持。如果产品研发过程中未享受过政府补助政策的,可在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后,申请享受后补助政策。例如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的生物制品或中药和化学药品种,每个拟按照该阶段研发费用的30%给予补助,最高分别不超过2000万元或1000万元。对通过WHO预认证的药品,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经费补助;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按照研发投入的20%拟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支持等等。这一系列鼓励新产品研发创新的政策措施,将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云南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主力军,对引领支撑云南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医药产业也是云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重点要培育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企业,区位、资源、环境等发展优势都非常明显,云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会进一步取得很好的发展成效。(通讯员 字亚雪)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编审:李玉辉 责编:张虹)